《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

网上有关“《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格什温在谈到《蓝色狂想曲》主题时,他说这是他积蓄了整整10年的乐曲基调:“这首乐曲是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音乐的声音,一个打破旧传统主张、享乐主义、蔑视习俗惯例和疯狂追求快乐的时代;青年女子不受传统拘束的年代……在后裤袋里装酒瓶和非法经营酒馆,而不承担法律义务的年代。”

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截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采用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歇唱性对置的方式,颇具匠心。

伯恩斯坦曾说过:”《蓝色狂想曲》是如此的段落性和不连贯,以致可随意切断、变化乐段或抛弃一部分;可在钢琴、管风琴、班卓琴或kazoo(一种玩具小笛)上演奏。但不管怎么改变,它仍然是《蓝色狂想曲》。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曲调如此伟大,用这些曲调创作的东西将永远不会陈旧。”

《蓝色狂想曲》的曲名是怎样得来的?

《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乐曲以独奏单簧管低音区里的一个滑音开始,这是一个上升音阶的基础。当音阶上升到最高一个音符时,作品的一个放任不羁的主要主题迸发了出来(bB大调)。

华彩乐段是仅由独奏乐器陈述的段落,钢琴在上行音阶与同音反复的爬行中,突然减缓节奏,随后独自陈述第一主题(G大调)。

钢琴以一个速度变化带来了乐曲的尾声,与乐队再一次十分默契的配合。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后,就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地结束了全曲。

创作历史

1924年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发表了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获得巨大成功,使他成为世界级作曲家。

早在格什温创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怀有成为严肃音乐家的雄心壮志。因此,当保罗·怀特曼为组织"现代音乐实验"音乐会而邀请他写一部"爵士协奏曲"时,格什温很感兴趣,他一直向往着写作掺有爵士乐因素的严肃音乐。

不过怀特曼给的期限太紧,而且他早就发布了格什温将为这次音乐会作曲、并亲自担任钢琴独奏的消息。这样,格什温一点退路也没有了。

这首曲子最初的曲名只有简单的《狂想曲》3个字,在参加讨论“什么是美国音乐”的“现代音乐实验”时,格什温为了配合讨论的主题、突显地域性,便将之改名为《美国狂想曲》,后来哥哥艾勒发现他在这首曲子里使用的和弦,是黑人音乐中最常见的蓝调和弦,于是建议他取名为《蓝色狂想曲》。“BLUE”这个词汇在英语中有几个含义:当成名词用时,是指一种颜色——蓝色;为形容词时则代表一种忧郁悲观的情绪;而复数“BLUES”又专指一种流行于美国中下阶层的黑人爵士音乐——蓝调。因此,格什温欣喜地采用了这个具多层意义的词汇来为新曲命名。

关于“《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从青]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heathy.com/jingyan/202508-4069.html

(8)
从青的头像从青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从青的头像
    从青 2025年08月13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从青”

  • 从青
    从青 2025年08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 从青
    用户081307 2025年08月13日

    文章不错《《蓝色狂想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乐曲基调?》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