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管延安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初中文化,群众。1995年参加工作(农民工)。
18岁管延安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时候就看书学习,是他最大的工余爱好。
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
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等大型工程建设。
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2、周东红
周东红,男,1967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周东红从1988年起获1次生产能手、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2次优秀员工;
2007年获宣城市第二届“杰出职工”荣誉;2009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省级劳动模范,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2016年3月,荣获第二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2016年4月,荣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最美职工”称号。
三十多年来,周东红不仅自己的技艺越来越精湛,还带出了30多名徒弟。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3、胡双钱
胡双钱,男,汉族,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
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质量金奖等荣誉称号。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大场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30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
看到国家又重拾大飞机的梦想,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再干30年的豪情——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胸怀大飞机梦的年轻人。
4、宁允展
宁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宁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为工匠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中,宁允展从小就喜欢手艺。
1991年,19岁的宁允展从铁路技校毕业,进入当时的四方机车车辆厂(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前身),从事车辆钳工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2019年4月,荣获“最美职工”。12月,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颁发“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证书。
5、顾秋亮
顾秋亮,男,江苏无锡人,生于1955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顾秋亮同志从1972年起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工作,在钳工安装及科研试验工作方面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先后参加和主持过数十项机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
2009年至2012年,顾秋亮作为蛟龙号海上试验技术保障骨干,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阶段的海上试验。
参加海上试验时,顾秋亮已是五十多岁,但他克服了严重的晕船反应和海上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等诸多困难,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试中。
他带领装配保障组不仅完成了蛟龙号的日常维护保养,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压载铁的安装、水下灯光的调整、布放回收接口的设置等;
并将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国家深海基地的技术人员,为海试的顺利进行和蛟龙号投入正规化的业务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9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耿家盛、顾秋亮等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
东营东辛嘉悦值得买吗?
“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
,就要为能源发展尽到责任。”1972年,17岁的代旭升告别家人,只身来到胜利油田,成为一名采油工人。工作之初,“学技术、练本领,做一名合格石油工人”成为代旭升的第一动力。他脏活累活抢着干,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傅,很快便在油田“百问不倒”活动中脱颖而出。
“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利用工休时间,代旭升通过自学啃透了关于采油、地质、工程等科目的专业书籍,并结合采油工作的具体情况,摸清了每一个环节的原理,为技术创新打下了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知识的汲取成为代旭升创新的力量之源。1987年,刚刚投入使用的链条式抽油机平衡缸时常漏油撒气,齿轮泵还经常出现故障。职工们只好爬到4米高的平衡储油包上加油,既费工费力,又有危险。为此,代旭升白天在井上观察,晚上回家查阅资料,认真研究平衡系统和储油包的结构原理……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试验,终于将“气压式加油包”装到了井上,做到了省时省力又安全。
高产的工人“发明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应该怎么做?“高效开发原油是我们的责任,为国家奉献清洁能源、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是我们更大的责任。”代旭升经过一番思考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期以来,油井套管气因压力低无法进入集油干线,都排入大气中,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代旭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攻克难题,2003年5月,他投入紧张的研制工作中。然而,就在研发最后冲刺阶段,传来老父亲病重的消息,由于实在脱不开身,他不得不怀着歉疚继续工作。谁曾想,由于病情突然恶化,老父亲离开了人世。为此,代旭升至今难以释怀。
研制成功的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有效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填补了国内在该项目的空白。2007年该装置获山东省第二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今年3月份,在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成为重点推荐的八个项目之一。目前,该装置已在国内部分油田推广使用,仅在胜利油田年创效益就达1000多万元。
由“个人创新”带动“团队创新”
面对个人取得的丰硕成果,代旭升再次陷入沉思:搞创新个人作用固然重要,但要更多地为国家能源需求分忧,就必须培育千千万万个创新型石油工人。
从此,代旭升把传、帮、带作为责任和使命。至今,他已带出60多名徒弟,其中4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奖,7人晋升为高级技师,52人晋升为技师。代旭升的徒弟,东辛采油11队高级技师张建国在他的带动下,先后研发创新成果31项,其中有5项成果获国家专利,累计创效1000余万元。
2006年,代旭升还创办了“工人技术创新协会”,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创新,带动了采油职工技术素质的提升。如今,协会不仅成为传播科学技术的课堂,更成为孵化创新成果的摇篮。仅代旭升所在的东辛采油二矿分会,年均推出创新成果70余项,年创效益1200万元。越来越多的职工认识到学技术、搞革新的重要性,目前协会会员已从最初的300多人增至1000多人。
“生活在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是自己的光荣,只有用实际行动引领创新才能展示新时期工人的魅力。”如今,为油田事业奋斗了36个年头的代旭升虽已年过半百,但在创新的道路上依然步伐坚定。
东营东辛嘉悦是值得买的。东营东辛嘉悦是位于东营新泰路与东辛路交汇处西10米的住宅项目,普通住宅70年。下面请看东营东辛嘉悦项目的详细数据信息。
项目地址:东营新泰路与东辛路交汇处西10米
开发商:东营市建大置业有限公司新区分公司,山东众成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砖楼
楼盘当前参考均价:售价待定
占地面积:约47221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58255平方米
绿化率:30%
规划车位:342个
点击查看:东营东辛嘉悦详细信息。
关于“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公柯欣]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heathy.com/yule/202508-345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公柯欣”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文章不错《大国工匠人物介绍400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