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

网上有关“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有关于它们的记录。发现的鼓是用鳄鱼皮制成的,它们是在中国发现的,主要用于宗教目的。鼓在历史上一直用于交流目的。

在鼓组发展之前,军乐和管弦乐环境中使用的鼓和钹由不同的打击乐手分别演奏;如果乐谱需要低音鼓、三角鼓和钹,就会聘请三名打击乐手来演奏这三种乐器。

在 1840 年代,打击乐手开始尝试用脚踏板作为一种使他们能够演奏多种乐器的方式,但这些设备在 75 年后才会大规模生产。

到 1860 年代,打击乐手开始将多个鼓组合成一套。低音鼓、军鼓、钹和其他打击乐器都是用手持鼓棒敲击的。音乐剧表演和舞台表演中的鼓手,那里有坑管弦乐队的预算?经常受到限制,通过开发使他们能够涵盖多个打击乐手的角色的技术和设备,为鼓组的创造做出了贡献。

双鼓的开发是为了让一个人可以用棍子演奏贝斯和军鼓,而可以通过用脚敲击“high-boy”来演奏钹……通过这种方法,低音鼓通常按节拍演奏一和三(在4

4时间)。

虽然音乐最初是为伴随行军士兵而设计的,但当简单的行军节拍变得更加切分时,这种简单直接的击鼓方式导致了拉格泰姆音乐的诞生。这导致了更大的摇摆和舞蹈感觉。鼓组最初被称为“trap set”,从 1800 年代后期到 1930 年代,鼓手被称为“trap 鼓手”。

到 1870 年代,鼓手开始使用“悬垂踏板”。1870 年代的大多数鼓手更喜欢在没有任何踏板的情况下进行双鼓演奏,而不是使用悬垂踏板。公司为他们的踏板系统申请了专利,例如新奥尔良的 Dee Dee Chandler 1904-05。

第一次解放双手,这种演变见证了低音鼓是用站立的打击乐手的脚演奏的(因此称为“底鼓”)。低音鼓成为后来所有其他打击乐器都围绕它旋转的中心部分。

William F. Ludwig, Sr.和他的兄弟 Theobald Ludwig于 1909 年创立了Ludwig & Ludwig Co.并获得了第一个商业上成功的低音鼓踏板系统的专利,为现代架子鼓铺平了道路。

与鼓和钹一起使用的钢丝刷于 1912 年推出。由于鼓声掩盖了舞台上的其他乐器的问题,出现了对刷子的需求。鼓手开始使用金属苍蝇拍来降低舞台上其他原声乐器旁边的音量。鼓手仍然可以用他们通常用鼓槌演奏的刷子演奏基本的军鼓图形和凹槽。

常见配置

鼓组传统上按鼓的数量分类,忽略钹和其他乐器。军鼓、大鼓和低音鼓总是被计算在内;其他鼓,例如八角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计算在内。

传统上,在美国和英国,鼓的尺寸表示为深度 x 直径,均以英寸为单位,但许多架子鼓制造商此后开始以直径 x 深度表示其尺寸;仍然以英寸为单位。

例如,一个挂鼓直径 12 英寸,深 8 英寸,Tama 将其描述为 8 英寸 × 12 英寸,但 Pearl 将其描述为 12 英寸 × 8 英寸,5 英寸深的标准直径路德维希军鼓是 5 英寸 × 14 英寸;

而英国的 Premier Manufacturer 提供的尺寸与:14 英寸 × 5 英寸军鼓相同。

架子鼓演奏技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架子鼓入门很快,最多一两个月就可以回家自己练了。学半年的话一般来说已经可以考级了(当然这指的是专门找老师学)。

架子鼓简介:

爵士鼓即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或以上嗵鼓(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Crash Cymbal)、一个节奏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

当然有时因演奏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槌、三角铁、音树,不管增设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槌有木制的鼓槌,由钢丝制成的鼓刷,由一捆细木条捆成的束棒等。

架子鼓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镲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镲。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

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默契的合作状态。通常来说,架子鼓常与其他乐器共同演奏,但架子鼓亦可以独奏。

架子鼓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爵士”二字,并非指英国皇室的勋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名字,全名为爵士波·布朗。

早期的爵士乐是美国下层黑人们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当这位著名的黑人乐手演奏时,人们常常兴奋的高呼“爵士,再来一个!”后来,这种音乐就因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习惯上称做“爵士乐”了。

摘要:什么是架子鼓?架子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镲、军鼓、嗵鼓、镲片所组成。架子鼓的演奏方法包括记谱、小鼓击奏法、低音大鼓踏奏法、踩镲踏奏法、嗵鼓击奏法、持棒方法、滚奏、多跳滚奏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架子鼓是什么乐器,以及架子鼓演奏技法,一起来看看吧。架子鼓简介架子鼓(英文:Drumkit)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CrashCymbal)、一个节奏镲(Ride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当然有时因演奏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锤、三角铁、吊钟,不管增设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槌有木制的鼓棒,由钢丝制成的鼓刷,由一捆细木条捆成的束棒。架子鼓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镲。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

架子鼓演奏技法架子鼓记谱方法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间,小鼓在第三间,1桶鼓在第四间,2桶鼓在第四线,落地鼓在第二间,大立镲分别记在上加二间和上加一线,踩镲写在下加一间和上加一间。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需要去调定选择。

五线谱的五条线,从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五线谱的四个间,从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五鼓:底鼓,军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别在的位置为:下加一间,第三线,第四间,第三间,第一间。

三镲:吊镲,节奏镲(叮叮镲),踩镲。踩镲有三种击打方式:用脚踩踩镲,手击闭合踩镲,手击开镲音。

架子鼓持棒方法在架子鼓控制方面主要是持棒的三种方式。它们影响着手与鼓棒间的一惯性,最重要的两大观念,就是鼓棒的控制与鼓棒的挥动。

1、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样,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鼓棒三分之一的地方,无名指与小拇指自然并拢轻贴在后面,不要影响棒的运动,两手手心相对,注意双手的对称与平衡,鼓棒敲击点要相对集中。定音鼓、梯形木琴等基本都用此种腕法演奏。

2、标准式:右手如直腕式,左手虎口夹住距离鼓棒棒尾端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并搁在无名指与小拇指半握后的关节上,食指与中指自然弯曲,整个手形呈半握拳状。掌心向内。以虎口拇指持棒,并以无名指与小拇指将棒托住,两鼓棒呈九十度左右。左手以翻转力量打击。此种腕法主要用于演奏小军鼓,以及架子鼓奏法。

3、扣腕式:持棒与直腕式大致相同,但双手要向内翻一下,使手心朝下,两鼓棒集中于敲击点上,两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玛琳巴琴、钢片琴、架子鼓以及室内演奏小军鼓等均用此腕法。

不论何种方式控制鼓棒,均须灵活运用手臂、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使双手与鼓棒成为一体,自然地运动鼓棒,轻松自如。

小鼓击奏法小鼓也称军鼓,是西洋无调打击乐器中最主要的一件乐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势,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势。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脚需同时踩大鼓和踩镲,所以采用坐姿演奏。演奏时要姿势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体自然放松。击奏时,双臂向上自然弯曲置于鼓面上,双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关节和食指二三关节握鼓槌柄部,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自然并拢,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心弯曲,与槌柄保持一定的间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内侧,拇指食指虎口处夹持鼓槌柄部,用无名指第三关节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变曲成握球状。

掌握了正确的持槌姿势,还要有正确的击奏方法。在训练中一定切记击奏二字,也就是说要弹击。鼓槌击打在鼓面后,须立即恢复击鼓时的预备动作。击鼓动作要完成于瞬间,而且有弹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结实、有力度,奏出丰满的音响效果。初学者练习击奏时还应注意击奏位置,应击在小鼓的中心点三至五厘米处。此外,还有边击法、制音边击法、交替击奏法、滚奏等等。在练习时可先单手练,然后双手练,也可双手交替练习。

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音大鼓用右脚踏击,在通常情况下,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用前脚掌踏击踏板而带动鼓槌击打鼓面。踏击时,大腿、小腿、脚部肌肉相应放松,槌头击鼓面后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环的踏击动作。在极强击奏时,可将脚悬起后用脚尖踏击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个点上,从而加强踏击的力度,得到预想的效果。

踩镲踏奏法踩镲用左脚踏击,它的击奏要领是将脚跟踩在踏板的后端,以踝关节为轴,由脚前掌踏击踏板,当脚前掌击下后,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闭的音响效果,这也是与右脚大鼓不同之处。

嗵鼓击奏法嗵鼓击奏要领同小鼓,在换鼓击奏时,需用手腕带动小臂和大臂,自然地运动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协调的动作。

滚奏方法通过控制鼓追均匀密集的击奏形成一定的速度才称之为滚奏。(滚奏的概念在国外一些教材上对滚奏的解释是单击和复击通称滚奏,但要求了单击的速度和复击的速度,有些则分开论述,但到最后还是一个速度问题。)加强单击和复击练习是滚奏得以实现基础。滚奏并不是完全的腕子,有时手指也能起到很大辅助作用,甚至有时手指的功劳更多。但是在双跳滚奏、单跳滚奏中,仅凭手腕控制也是可行的(加上手指可以更省力些)。

国际性的敲击艺术协会(PercussiveArtsSocietyPAS)所归纳的四十式军鼓基本功(PAS40EssentialSnareDrumRudiments)详尽列出了不同种类的滚奏,好让鼓手能更有系统地加强对鼓捧的掌握和熟练度。

多跳滚奏这种演奏方法是靠手腕的控制及鼓皮的反弹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技巧是表面上看很简单其实很难练习的,开始先用你的鼓锤在鼓皮上反复弹跳,然后要做到均匀,且在不同的演奏中还有很多连音的技巧,可不是想来的这么简单。练习方法正确速度要慢,要求每一下要让鼓锤充分的在鼓面上弹击并控制好鼓追的弹跳高度直至停止,再换另一只手进行相同的练习(这里说的是对称式,标准式道理相同),寻找鼓槌在鼓面弹击的感觉。练习到多次连续敲击时要有腕子控制的配合。架子鼓学习练习最好有老师的演示、教导,一定要做到力度均匀和节奏稳定。

关于“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奈天晴]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heathy.com/yule/202508-3552.html

(11)
奈天晴的头像奈天晴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奈天晴的头像
    奈天晴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奈天晴”

  • 奈天晴
    奈天晴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早在公元前55...

  • 奈天晴
    用户080806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架子鼓的由来和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