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历史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德军的毛尔提克山(今贮水山)炮台U
是德军在青岛地区防守东北方向的陆防炮台。此山以前曾叫烽台岭,因在山顶上有明代的烽火台而得名。海拔高度80.6米,占地390亩。分东西两个山峰,西峰略低远看形如马鞍,故当地百姓也称马鞍山。自德军占领青岛后便把该山改名为毛尔提克山,以纪念德军前陆军总参谋长冯&S226;毛尔提克元帅。`)q]*
德军首先在西山的南侧山脚下建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军火库,还在军火库的东侧不远处建有炮台守卫(即日军炮击的主要目标之一-独立房屋)。配备有2门88毫米加农炮(德军称第十三炮台)。东山的东北侧半坡处则建有两组炮阵地,配置6门88毫米轮式加农炮(德军称第十四炮台),德军还在山的半山腰至山顶处修建了数座机枪碉堡,以扼守各个要道,其中以防御东北方向为主。德军修建的碉堡一般为石块加钢筋混凝土浇注,仅在射口处有部分方砖。=GUb
由于东山比西山稍高可作为西山炮阵地的天然屏障。但由于西山顶的面积太小,无法安置重炮。在战争期间,德军只在西山顶临时配备数门轻型野炮并在四周建有环型防御工事,以图固守。另外,东山的半腰处还有德国人修建的地下蓄水库(6000立方米,向德人区输水,百姓也称贮水山)。从该山的地理位置来看,北边不远便是胶洲湾,南边又有俾斯麦山相依托,在该山的东北方向已没有高山阻挡,前方地势较为平坦,仅在海泊河的左岸不远处有一个小高地——芙蓉山高地(海拔 33.7米,德军在此修建了庞大的步兵防御堡垒-海岸堡垒。当地百姓也称五号炮台)。因此可以看出该山在防御青岛的北部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n
在1914年的日德战争中,德军又在毛尔提克山上临时修建了多处炮阵地,又安装数门轮式小口径野炮,以加强前沿的支援火力。该山是德军的三大山头炮台之一。在日德战争的后期11月7日早上6时许,毛尔提克山炮台的德军经过短暂的激战,向远道奔袭而来的日军突击队放下了武器.这也是最后一批向日军投降的阵地之一。{M
另外,在毛尔提克山下东侧500米处,德军还建了一座大型兵营也叫毛尔提克兵营。该兵营始建于1903年,经过五年的建设于1907年完工。毛尔提克兵营为德军的步兵,骑兵营部所在地。士兵营房为两栋“∏”型三层楼房,石砌加砖混结构。建筑宏伟结实,房间敞亮,门窗高大,木制地板,宽大的走廊内有一排排枪架,至今保存完好。营房前面的东西两侧建有马棚,同为石砌砖混式建筑。至今马棚内仍有喂马槽及栓马桩。另外,在兵营的东侧曾建有骑兵营营长官邸,当年日德双方指挥官神尾光臣中将与迈尔&S226;瓦德克上校就在此官邸内签署了德军缴械开城的投降书。可惜该官邸在上世纪末拆除并建起了居民楼。`M23e
当时,德军小分队每天从这里出发,骑马去青岛周边地区巡逻。主要担负着巡逻、侦察和通讯任务。Sk:`Zj
由于该兵营地处台东镇西部,距离德军的前沿——台东镇堡垒及相邻的海岸堡垒、台东镇东堡垒(也称太平镇堡垒)较近,战时支援非常方便。故在日德战争中,毛尔提克兵营内德军兵员最多,许多炮兵由于炮弹打尽便拿起步兵武器前来参加坚守前沿阵地的战斗。他们分批轮换上前沿阵地,回来便在兵营内休整,次日凌晨再去前沿。特别是在战争的最后几天,日军的炮兵猛烈轰击德军的五大前沿堡垒及后侧的物资补给线,毛尔提克兵营首当其冲,自然是日军炮击的重要目标。尤其在日军总攻击的头两天里,日军在四方山炮阵地上的150毫米榴弹炮曾集中火力猛轰该兵营,兵营内一片残垣断壁,物资遍地,混乱不堪。炮击使德军在白天根本得不到休整,晚上还要到前沿阵地去坚守。如此频繁的调兵据守,使德军士兵的身心极度疲惫。整个德军的防御态势慢慢地显现出快要支撑不住的溃败景象了。^<Ke
德军投降后,毛尔提克山也被日军改名称做若鹤山。山下的那座兵营自然也成了若鹤兵营,这里又成为日军的前线司令部。日军的指挥官神尾中将就是在这里接受青岛德国总督迈尔&S226;瓦德克的投降书。日军还在兵营的后面坡地上临时修建了数排木板房,暂时作为德俘的收容所。但不久,日军即将这些德俘用船押送至日本各地的战俘收容所内看押,直至一战结束后才分批遣送回国。#C
战后,日军又在毛尔提克山的东山北坡处修建起规模很大的青岛神社,用以祭奠在此次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军人。在正门牌坊的两侧各建有长长的石围栏,两座石灯笼分立牌坊两侧,中间一道樱花路直通神社。这里成了日军及日本居民经常祭奠阵亡将士,膜拜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场所。当地百姓都管它叫日本大庙。至今,大庙山这一称呼仍有一些老人在沿用。gvt!
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了国民党军队的驻地.青岛解放后,这里也一直是海军单位.如今兵营内的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掉,但大部分德军建筑依然存在,总体布局还在,只是显得老旧罢了.j0SY
现在的毛尔提克山早已是青岛儿童公园了,昔日的德军野炮阵地早已不存.除了尚有几处残破的碉堡和一条不长的地下通道之外,当年的地形地貌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战后建在半山腰的日本神社和正门牌坊也在抗战胜利后被拆除了,仅留下正门两侧的石围栏、那道高高的宽石阶和几栋山下的厢房。解放后,山下房屋曾一度为民办的新华中学。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那几栋日本建筑还被作为服装厂在使用着。70年代这里又建成了电视发射塔并拆除了破旧的日本建筑。电视塔的位置就建在当年(日本)青岛神社的旧址上,至今地面上还有过去神社门前竖立日式牌坊立柱的圆形石基。_铁血论坛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X{
Moltke兵营是昔日殖民者为驻防士兵建造的“三大兵营”之一,它位于Moltke山(今贮水山)以东,Iltis山(今太平山)北麓的山谷中。这座始建于1899年,以帮助普鲁士打赢普法战争,继而统一德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总参谋长Helmuth von Moltke来命名的兵营是德国占领胶州湾后,自行建造的第一座的部队营房。记载显示,该兵营最初的营房仅为一些简易的活动平房和军用帐篷。1906年,胶州殖民当局开始着手为义和团运动时期,保护教堂和教徒进驻胶州城和高密城的部队修建营房。因为根据1905年11月代理总督van Semmern海军上校与山东巡抚杨士骧在济南达成的撤军协议,这些部队应在混乱停止后撤离中国的城镇。y
┨?/FONT>主要用会前岬炮台(汇泉角)军事要塞简介(g"qMX
汇泉角炮台(德军称会前岬炮台)。该炮台建于1902年,位于伊尔其斯山南部的海岬(海拔32米)小高地上。当年德军在此地建有大型掩蔽部,建筑形式与其他大型掩蔽部类似.炮台上配备有2门240毫米加农炮和3门150毫米加农炮(注:这两门240毫米加农炮系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的大沽口炮台后所得的清军火炮)。前者是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安装在大型掩蔽部的侧后高地上;后者同为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安装在大型掩蔽部的房顶,并呈南北一字排列。该炮台的所有火炮均可以360度环射.另外,德军还在炮台的四周建有数座机枪碉堡和一条环状防御壕,在大型掩蔽部内还有一条地下运兵道与北面不远的伊尔其斯兵营相通。*6bDq9
会前岬炮台的守军近百名之多.该炮台由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德军扼守青岛外海入口的必经要道的最重要的海防炮台。必要时还可以得到身后衙门山(鱼山)炮台的火力支援.dH=,;E
在日德战争中,该炮台的德军作战顽强,多次击退日英联合舰队的攻击。曾重创过英军巡洋舰特拉艾芬号(Triumph即凯旋号)和另一艘日军驱逐舰。前海的数百枚水雷和顽强的岸防炮火将日英联合舰队阻止于近海之外,使日英联合舰队在整个战争中无太大的作为。同时该炮台还时常调转炮口轰击日军的陆上阵地,对德军在东海岸方向的防守起很大的支援作用。yu~
到日德战争进入尾期时,炮台官兵接到投降命令后,立即将所有的火炮炸毁或破坏掉,其中240毫米加农炮被彻底炸毁,建筑在大型掩蔽部顶部的三门150毫米加农炮则被破坏掉炮闩等关键部件,以防落入敌手.1914年11月7日早上7时许,日德战争基本停止.日军的左翼攻击集团第四十六联队派出一个中队的日军前往该炮台接收德军的投降.经过一阵极为短暂的抵抗之后,德军放下了武器.g5)#
战后不久,由于该炮台保存较好,日军还特意向当地百姓开放参观,作为对胜利战果的炫耀。一时间凡宣扬日军制胜的各种出版物也都以该炮台为拍摄背景. 1922年国民政府收回青岛后,这里又辟为海滨公园,建了一座望海亭,供人们游玩、观海。当时,民国政府还在掩蔽部的南端建了一个小石碑,上书“汇泉角炮台址”,供人们凭吊旧日战场。l?Yw
如今,炮台的大型掩蔽部保存的最完好,仍在使用。其他部分炮位及碉堡尚存.240毫米大炮的炮位上只有空荡荡的一圈石砌质的环状掩体,没有了大炮。那些建在掩蔽部顶部的3门150毫米加农炮的炮位也早已整平并在其上铺有油毡覆盖。据说那些被炸毁或破坏掉的大炮早在抗日战争后期被小鬼子拆散作废钢铁运回国内,用来支援战争去了(二战后期日本作战物资极为匮乏).W!u$Pu
由于解放后,这里一直是海军的部队驻地。百姓鲜有人至,会前岬炮台似乎充满着神秘感,其实不然.Y1JN
┨厶 -- 铁血军事综合论坛S]pBrZ
衙门山炮台(鱼山)军事要塞简介r
鱼山炮台(德军称青岛炮台),过去当地百姓叫衙门山炮台。鱼山地处青岛市的南端,东侧毗邻八关山,并与汇泉湾相望.该炮台位于今鱼山的半腰处,因地理位置靠近当时的清军总兵衙门(现市新建礼堂)而得名。鱼山以前不分大小,只是后来在山的半腰处修了一条路,才被分为大小两个鱼山。因地势原因,小鱼山海拔80 米在东侧高而陡,大鱼山海拔65米在西侧低而平.(故有"大鱼山不大,小鱼山不小"的俗语.)|tN7{
该炮台是德占前,清军唯一完工的海防炮台。清军在山上配备有3门德制150毫米克虏伯加农炮,山顶上还建有清军的防御工事及石砌的方城堡垒等。自德军占领胶州湾后,在山上扩建炮位和掩蔽部,还在炮位上建有矩形水泥防盾,其位置就是依照清军的原址加以扩建的。WZ
在日德战争中,该炮台也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仅有过几次炮击).1914年11月7日早上6时30分许,登上俾斯麦山的日军突击队兵分两路,分别夺占山下的俾斯麦兵营和西南侧的衙门山炮台,30余名德军投降.Ft
衙门山炮台建筑的大致位置在今海洋博物馆北面的山坡上,由于该炮台的相关资料太少,无法准确的说明。至今,山上又无任何踪迹可寻.(注:30年代以来炮台四周陆续建有大批民宅,致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是相传早年在修建海洋博物馆的后楼(路北的小高坡)时,在平整土地期间,拆除了两座小型掩蔽部又填平了周围的几个大坑。在拆除时,由于掩蔽部十分坚固,只好用炸药爆破等云。此事是否确切不详。cFO|z
另外,德军还在小鱼山上建有数座机枪碉堡,用来封锁东南面的大片海滩。这些碉堡至今尚存。另外,这里似乎还曾建有一座寺庙或书社(过去的石狮子尚存)?解放后不知所踪.文革时期,这里还是我市民兵的高炮训练基地,山顶上常年配备有37毫米高射炮。80年代,这里才建起了小鱼山公园,又在山顶上修建起楼阁, 成了现在这个样子。#k~
而大鱼山自解放后一直是海军高炮部队的驻地,再加上四周已经建起许多小楼,山体规模大大缩小,不太为人所知.现在高炮阵地已经废弃(部队仍然驻守)。这里已经建起了成片的住宅小区,大鱼山即将淹没在楼群之中。pB
本文题目应为青岛山炮台(德军名称-现在的鱼山前名)军事要塞简介,但因恐与现在的青岛山重名,引起误会.所以使用衙门山的称呼.LH
1854年9月20日,俄军在阿利马河畔失利后,在缅希科夫海军上将指挥下撤向塞瓦斯托波尔,尔后又撤向巴赫奇萨赖。塞瓦斯托波尔城防军(约7000人)在英法联军(6.7万人,英国将军腊格伦和法国将军康罗贝尔指挥)突击下,于9月25日宣布戒严。英法联军占领巴拉克拉瓦和卡梅申港口,作为英法联合舰队主要基地和军队补给站。塞瓦斯托波尔陆上没有预有准备的城防阵地(南区仅有一些旧的和新修的工事,配火炮145门),处境十分艰危,濒海一侧有13个海岸炮连(火炮611门)担负掩护任务。黑海舰队主力(帆力战列舰19艘、汽轮巡航舰6艘、帆力巡航舰4艘及其它舰船,2.45万人)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停泊场。联军各型战舰比俄国舰队多2倍,各型汽轮舰船比俄军多8倍(共计战列舰34艘、巡航舰55艘,其中包括4艘汽轮战列舰和50艘汽轮巡航舰)。负责城防的黑海舰队参谋长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和分舰队司令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利用英法联军统帅部未作出行进间攻击塞瓦斯托波尔的决定的机会,采取了加强防务的紧急措施。9月23日,俄军在北部湾入口处沉没旧战列舰五艘和巡航舰两艘,把部分舰炮搬上了陆地,并将水兵编成22个营。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的最初三周,俄军在中校工程师托特列边指导下,修筑工事20处,布设在塞瓦斯托波尔南区的火炮就有341门(其中重炮118门)。联军有火炮144门。因此,在短期内建成了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可有效地发挥了兵力和兵器(包括舰炮和岸炮)的作用。棱堡(支撑点)是防御的基础。塞瓦斯托波尔城下建立了3道防御地带(防线)和一个前进阵地,构筑了掩体和堑壕,第一次在俄国使用了掩蔽部。火力和堑壕配系相结合为进行阵地战奠定了基础。
英法联军统帅部率军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南区之后,计划在陆海军猛烈炮火支援下,一举拿下该城(当时塞瓦斯托波尔的联军有6.7万人,守军仅有3.66万人)。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先发制人,于1854年10月17日晨(第一次炮击之日)以猛烈炮火轰击敌军。在这次炮击中舰炮和岸炮密切火力协同获得成功。俄国水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汽轮巡航舰上采用,舰体人工倾斜法,增大火炮射角,使舰炮射程由18链增至25链。对岸上不可见目标进行射击时运用设在高地上的舰艇观察哨进行射击校正,是使用舰炮的一种新方法。守军作战果断灵活,压制了联军几乎全部炮兵。1854年10月5日科尔尼洛夫身负致命重伤后,由纳希莫夫接替指挥。当天下午,联军50艘艇舰炮击塞瓦斯托波尔,使用1340门火炮连续炮击达5小时之久。在俄军炮火下,许多联军舰支损伤严重。撤离了塞瓦斯托波尔,未敢再来炮击该城。
1854年11月5日,俄军从因克尔曼方向冲击英军阵地。部署是:索伊莫诺夫指挥的1.9万人、38门炮,沿基连山谷向东南方向进攻;巴甫洛夫指挥的1.6万人、96门炮,从因克尔曼桥向南进攻。西支队由彤伦堡统一指挥。戈尔恰科夫指挥的2万人负责牵制法军并攻占萨朋山。南部要塞守军则以火力支援进攻部队,并派小分队出击,借以吸引法军的注意,此外,还以6000人掩护通往巴赫契萨赖的交通要道。英军阵地成两面三刀线配置:第一线9000人,23门炮;第二线1.4-1.5万人。战役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上进行,俄军对地形很不熟悉(战役结束的后的第二天才收到从彼得堡送来的地图)。战役前连续下雨,使部队火炮行动困难,因此炮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俄军选择的作战地形狭窄,部队拥挤,成为联军火炮打击的目标。6时许,大雾弥漫。索伊莫诺夫首先对英军正面发起突然袭击。按计划,巴甫洛夫应攻击其翼侧。但后者因因克尔曼桥未及时修好,耽误了时间,这样战役一开始,两支主攻部队就丧失了协同,并使英军警觉,迅速占领阵地,以猎兵枪和炮火打击索伊莫诺夫部队,迫其后撤。此时,俄军急需投入预备队发展胜利,介预备队指挥官察波克里茨基在1公里以外按兵不动。关键时刻,英军向法军求援,形成优势兵力,迫使索伊莫诺夫部队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巴甫洛夫部队向因克尔曼桥退却。这样,俄军进攻受到严重挫折,损失10634人,其中有索伊莫诺夫等5名将军,联军损失4700人,其中有3名将军(参见因克尔曼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久攻不克,旷日持久,尔后,联军又5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联军使用重型野炮,数量很大。塞瓦斯托波尔军民一面抗击联军军冲击,一面顺利进行对联军炮兵斗争和坑道地雷战,并采取小群多次夜间出击。据俄方统计,俄军所挖地洞总长度达6889米,大型爆破94次,联军挖地洞1280米,爆破120次。1855年2月17日俄军企图攻占增援部队登陆点叶夫帕托里亚,未果。缅希科夫被解职,戈尔恰科夫继任克里木军总司令。4月9日,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开始第二次炮击,持续达10昼夜。俄军在南部要塞有1000门火炮,其中466门可打击联军攻城炮兵阵地,但炮弹不足,俄军火炮发射次数只有联军一半。10昼夜中,俄军损失约6000人;联军损失不大,但预定的强攻再次被迫推迟。但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联军的变化。至1855年5月,联军总兵力为17.5万人,克里木守军为8.5万人(其中4.3万人坚守塞瓦斯托波尔)。英法联军借此积极作战。5月底,联军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主要阵地——马拉霍夫岗(防务由伊斯托明海军少将负责)前沿的多面堡。守军伤亡不断增加(3月损失约9000人,4月1万余人,5月约1.7万人)。曾有数日,联军每日向塞瓦斯托波尔发射炮弹5万发,而俄军则深感炮弹不足。6月6日~10日,联军第三次猛烈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5昼夜。联军企图夺取要塞以东之马拉霍夫岗,占领了左翼前沿多面堡。6月17日,联军第四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两昼夜,重点打击船只泊区。18日联军向该方向发起强攻,再次企图占领马拉霍夫岗。俄军顽强抵抗,打退了进攻,但损失达7000人。联军首次强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英军总司令兼联军总司令拉格伦死亡。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坚持由法国人担任联军总司令,并且要求迅速攻下塞瓦斯托波尔。7月10日,纳希莫夫身负致命重伤。俄军总司令戈尔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决定进行一次会战,从 黑河方向进攻法军阵地。为此准备投入5.8万人,272门炮。如进攻得手,要塞内守军也准备出击。法军阵地位于费久辛高地。俄国进攻部队首先必须通过8公里的开阔地,越过两道水障(黑河和与之并行的—条水渠),才能接近法军所在的高地。俄军进攻时间定在8月16日。拂晓前,部队在浓雾掩护下出动。左路由利普兰迪指挥,右路由里德指挥。利普兰迪部队尚未接近联军阵地时。里德即提前下令向费久辛高地开炮。当即发现距离太远,火炮射程达不到。于是停上射击,转移炮兵阵地,但炮声惊醒了法军,他们迅速进入阵地,准备迎战。当里德转移炮兵阵地时。利普兰迪恰好接应联军并打响,他发现对方已有充分准备,而且得不到里德部队的配合,进退两难。戈尔恰科夫亲自赶到利普兰迪部队,但拿不出对策。稍后,里德部队也恢复进攻,逐次增加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地投入战斗,但各团部队都独立行动,互不协同。导致进攻受挫。里德将军阵亡,部队失去指挥,陷于混乱。戈尔恰科夫为了转移法军注意力,命令利普兰迪部队进攻,但为时已晚。法军在歼灭里德部队之后,转移兵力对付利普兰迪。俄军伤亡惨重。10时许,戈尔恰科夫被迫下令撤回黑河彼岸。此役俄军损失8000余人。黑河会战后,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再也得不到增援,防御设施 破坏情况愈来愈严重,由于人力不足,无法修复。联军则加紧准备新的强攻。8月17日,联军开始第五次炮击,动用800门炮,持续3天。9月5日,联军开始第六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炮击,动用了807门炮,倾泻炮弹15万发。火炮密度达到1公里正面150门。炮击持续3天。第二、第三号炮台和马拉霍夫岗的防御设施被摧毁,南部要塞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俄军每天伤亡2—3千人。9月8日中午,联军13个师和1个旅(共6万人)发起强攻(守军4万人),经过多次激战,占领了马拉霍夫岗。9月8日晚7时,俄军放弃南区,夜间,利用浮桥和船舶向北区转移,尔后与缅希科夫部队会合。俄军全军携带炮兵和后勤一夜之间进行如此有计划的撤退,可谓史无前例。
关于“历史问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公柯欣]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eheathy.com/zlan/202508-362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公柯欣”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历史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德军的毛尔提克山(今贮水山)炮台U...
文章不错《历史问题》内容很有帮助